1、面子心理
俗话说:给别人面子就是给自己面子。面子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大家熟悉得以至于让人无法说出口。这是一种由现象判断出身的思维举措,即消费者在无法得你的产品好坏或品牌权位的时候,就先由观察其外在的装饰或面言语来判断品牌的层次或产品的水准与好坏。
对于在线下终端也好、网络店铺也罢,乃至于产品包装盒,面子在哪里?就是你装扮的问题。你的整体布局、整体风格,诠释的内容(穿着名牌)、服务(交际礼仪),这些都是的你面子,所以你要把这些做到位。
其次就是消费者的面子,TA们买你的面子实际就是爱自己的面子。比如买iphone7、买爱马仕、买贵州茅台、买中华香烟….中国人或中国人文价值观是对面子尤为看重和拼搏的,都愿意跟随有头有面的人,就是消费购买中的心理。你从产品包装盒如果在照顾消费者的面子心理上做足功夫,那么你的商品也就近乎卖出去一半了。
2、从众心理
在从众心理的众多社会表现中,尤以从众消费见长。在物质文明和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面对琳琅满目的各种商品,人们在消费的时候,由于缺乏消费经验,或消费自控能力不强,或攀比消费心理等原因,结果盲目的跟风消费。国内发生的囤盐事件和奢侈品消费就是一个很好地例子。
从众心理实质上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受某个群体的影响,最终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采取与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现象。在现实的购买活动中,由于对很多商品的评价很难有客观的标准,因而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很容易受到别人的意见和行为的影响。
3、权威心理
什么是权威?国字号、有认证、国外授权、媒体专家提到的。先是权威鉴定,权威不权威,肯定往下看,那就是机会。比如一个简简单单的刮痧板会有五种认证,仅仅是检测性质的认证,还可以更多:比如专家说、明星说、知名人物实例之类的。
由于人们的“安全心理”,认为权威人物往往是正确的楷模,服从他们会给自己带来安全感,增加正确的“保险系数”;其次是由于人们的“赞许心理”,认为权威人物的要求往往和社会规范相一致,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会得到周遭的赞许与认可。
4、占便宜心理
记住,占便宜心理并把东西卖的价格低廉的意思。而是说把10元的东西包装秤价值100元的,再给他减掉50,让他感觉享受了五折的优惠。这就有人会提问,难道消费者没估价能力?通过额外附加卖点,产品就是你独有的,就没有可比性,价格也不是透明的了。
5、朝三暮四心理
这个心理不好把握,或者叫后悔心理,买过之后感觉不值怎么办?主要靠增值服务。在做产品的时候要有针对性,特别是销量比较好的单品(包退包换)。还有,规定一个时段内,销完就没有了。运用的再好一些的话,可以根据数据制定活动。
6、超出预期心理
也就是定价的艺术了。要注意“以中间线为基准线”,上可升下可降。上升价格要突出一份价钱一分货好货不便宜,下降要突出物美价廉价格下降品质没有下降,服务依然有保障。
在产品同质化的情况下,其附加值的确是销售的重点。对于消费者而言,在看重产品的同时,更注重它的附加值。就目前而言,附加值除了带给客户的名誉、荣耀、自信外,更多的就是售后服务。
7、优越感心理
把让顾客喜欢炫耀以获取优越感的资本罗列出来,包装盒彰显的驱动性卖点也就是顾客炫耀的资本,顾客不知道炫耀的点在哪里,你就要直接引导教给顾客。
8、草根心理
我们都是普通人,都有想成为明星的梦想,你需要把他的潜质激发出来。怎么让人消费了还成为其他人关注的焦点?两个字:分享。这一块网站先行一步的就是凡客了,重点可以关注下凡客达人。
9、攀比心理
所谓的攀比心理,其实就是消费者购买时思维过程中会跟自己身边的人比较,即:在拿起包装盒仔细端详与思维联想时有一种攀比心里,我家的就是比他家的贵,但是我家的贵的就是好。或者是说我家便宜不假就是性价比高,贵有贵的道理,便宜又有便宜的益处。
10、懒人心理
生活中每个人都很懒,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者对于购买要简介明了,支付要快捷简单,退货程序一键达成最好不过。从现象上去究察,品牌的产生就是有效地降低了消费者的思考时间让他更好低利用品牌。在个人的情感需求方面,如你想买动力足的汽车就买宝马,你想买安全的汽车就买沃尔沃,你想买经济环保型的国产车就买吉利或奇瑞,如果你想彰显身份而不外露的车就买奔驰、奥迪A8,如果你想演绎本身的奢华和无比的荣耀就买宾利、兰博基尼、劳斯莱斯等顶级汽车。
当下的消费者懒得分辨谁的产品好坏,所以就出来了品牌。因为对于消费者来说品牌就象征着质量、荣誉、精神等等。他们只要认准了品牌就会知道,哪家的产品是最好的 ,哪家的价格是最高的,哪家的款式是最流行的。